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2660
 〠♗聖誕平安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台灣山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著名地標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台灣著名古蹟
作者: 〠♗聖誕平安夜☸£ 日期: 2015.06.27  天氣:  心情:


(基隆市二沙灣砲台)

二沙灣砲台,又名二沙灣礮臺,一般多以其入口城門牌匾而稱為「海門天險」,該砲台於1840年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後經多次整修後,今樣貌為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建,該砲台現今已無軍事用途,但因為可俯瞰基隆港外港與一部分內港,因此成為觀光景點



(臺北市台北府城)

清治時代後期於臺北大稻埕與艋舺兩地之間所構築,這座用石材紮實建起的城池於光緒5年研議規劃、光緒8年開工,光緒10年竣工,然而這座歷經多任清朝官員主持才建好的城池,真正存在的時間不到30年,進入日治時期後,臺北城開始遭到拆除,至明治37年年底時,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僅剩下五大城門中的四座,這四座城門現以「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新北市紅毛城)

紅毛城,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該城最早是在1628年由當時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至1972年,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



(桃園市李騰芳古宅)

李家原居於福建漳州府詔安縣秀篆鎮寨坪村,是來臺開基先祖李善明,由臺南登陸,初居楊梅,之後輾轉來到桃園縣大溪鎮美華里的小角仔定居,善明公之第五子先抓遷至月眉開墾,先抓之子李炳生以屠宰業起家,後利用大嵙崁溪航運之便使家業蒸蒸日上,家號「李金興」,炳生三子李騰芳本名有慶,字香閣,號蘭亭,官名騰芳,生於1814年,騰芳於1856年年43歲時中秀才,於1865年到福建參加鄉試中了舉人第二十一名,為同年台灣出身士子中最佳,三年後加捐內閣中書,在大溪文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溪的地名也因此由「大姑陷」,改為「大科崁」,後來再改為「大嵙崁」,約在同一時間,李家武將李朝華是為義民軍出身,獲林朝棟重用委以主辦棟軍之棟字隘勇中營,子李家充為「分水崙戰役」主要將領



(新竹市鄭用錫宅第)

又稱進士第,位於竹塹城北門外,即今新竹市北區北門街,建築群建於道光十七年,共三開五進院落,整體風格與金門民居相同,特徵為山牆馬背較大而弧度較緩,建築木雕精美,極具地方特色,二戰期間,後三進院落遭遇美軍轟炸焚毀,僅前二進倖存至今



(新竹縣金廣福公館)

清道光15年,粵籍人士姜秀鑾及閩籍人士林德修、周邦正在清朝官方支持之下共同設立閩粵合股之武裝拓墾組織,金廣福公館現址即為當時之拓墾組織營運總部及隘防指揮中心,金廣福之拓墾範圍包括今日之北埔鄉、寶山鄉、峨眉鄉等地,至清朝後期已擴展至苗栗南庄、三灣鄉一帶



(宜蘭縣昭應宮)

清嘉慶十三年建,初依傳統坐西朝東,面向大海,有佑護海上行船之意,道光十二年,廟宇遷址,整座廟宇搬到對面,並擴大格局為三殿式,但其方位改為坐東朝西,成為台灣惟一面山的媽祖廟,自建廟始即是宜蘭市的信仰中心



(苗栗縣鄭崇和墓)

清代臺灣文人鄭崇和之墓,建於清道光七年,於民國七十四年8月19日被指定為古蹟,由於墓前有石望柱,當地居民稱為「旗杆墓」



(臺中市霧峰林家宅園)

1864至1866年間,由林奠國開始建造,1867年完成第一落內外護龍、正身及景薰門樓,1883年林文鳳建造第二落正身與護龍,之後林文欽接續建築第三落正身與護龍,即後樓的部分



(彰化縣孔子廟)

建於清朝雍正四年,為當時的彰化知縣張鎬所倡建,建築物曾於清朝道光10年大修,主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配祀孔子眾門生與歷代先賢先儒,是清朝初年臺灣學宮體制最完整的學府,過去台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沙書院即設於此



(南投縣八通關古道)

建於1875年,是台灣清治時期所建橫貫台灣本島東西部的三條道路之一,也是目前僅存的一條,該古道西起林杞埔,東至璞石閣,全長265公里



(花蓮縣慶修院)

慶修院舊名「真言宗吉野布教所」,布教所內供奉主神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所內直立高約2米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以及請自日本四國的八十八尊神像,布教所建於1917年,台灣時值日治時代,日本政府選定台灣較晚開發區域,如花蓮,以解決農村人口過剩、耕地與糧食不足的問題,在今日的吉安鄉成立吉野村,移居生活貧困的日人,吉野布教所就是當時在地移居日人的宗教信仰中心之一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

1694年,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樹璧和尚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湄洲天后宮移駕一尊由宋代所雕塑的軟身媽祖神像至臺灣,因此北港朝天宮至今保有全國媽祖廟唯一以佛教進行祭祀儀典的傳統



(嘉義市城隍廟)

康熙五十四年,諸羅縣周鍾瑄知縣,謂城隍即城池之意,既有城池,必有城隍,方可以迓神庥而妥神靈,由知縣乃捐獻六百餘兩銀,鳩材捐俸,與建城隍之廟時,並有參將阮蔡文幫捐四十兩於康熙五十五年冬建成,初創建立是屬縣級城隍,興建於縣署之左三川門、有堂(正殿)、有寢(後殿)、有護廊、四垂亭、龍虎井為七包三進大廟,周鍾瑄撰記立碑,詳述始末



(嘉義縣王得祿墓)

墓主為清一品太子太保王得祿,墓園面積1.92公頃,是台灣最大的墓園式古蹟,王得祿為清治台灣官位最高者,因此其陵寢按傳統清律例建造,氣勢頗為恢弘,除墓地廣大外,另有石象、石翁仲等石象生等重要歷史文物



(臺南市赤崁樓)

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漢人稍後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戰後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今日所稱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



(高雄市鳳山縣舊城)

由於清代左營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舊城,並非位於今高雄市鳳山區,現今看到的舊城是道光五年所重建,由於後來在埤頭街又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因此相對於「新城」,左營舊城就被稱為「舊城」



(臺東縣八仙洞遺址)

八仙洞位於台東縣長濱鄉三間村一座面海的集塊岩峭壁上,有自然形成的十數個海蝕洞穴,1968年至1970年之間,任教於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宋文薰,帶領一個考古隊在八仙洞若干的洞穴中,做過五次考古發掘,發掘結果不但找到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而且在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經命名為「長濱文化」



(屏東縣下淡水溪鐵橋)

1911年初,台灣總督府為加速來自高雄港的人員及軍事物資的運輸與安全性、運送屏東平原砂糖成品,以及開發平原上豐富的物產而開始鐵橋的興建,由於下淡水溪河面寬敞、溪流湍急,工程技術難以突破,但阿緱街的人口及商業貿易繁榮,加上阿猴製糖工場的規模與產糖噸量可觀,因此促使總督府極力興建,在台灣總督府技師飯田豐二的主持規劃下,工程歷時約三年,於1913年底竣工



(連江縣大埔石刻)

明萬曆37年,日本控制琉球後持續南進,其船隊出沒臺澎一帶,至明萬曆44年由長崎代官之子:村山秋安率領13艘戰船謀取臺灣,卻遭到浙江水師圍攻以及颶風影響而船隊飄散,長期流劫於東南沿海,而後,村山等安見其子久出未歸,派出桃煙門率領船隊前來尋找,桃煙門航抵中國沿海尋人,卻與明軍發生衝突,翌年五月,進入福建海域遭到福寧州水師追擊,以及颶風侵襲而倉惶逃竄,其三艘大船於東沙島礁石上破碎擱淺,福建巡撫黃承玄得知消息迅調各路水師前往東沙圍剿,由水師首領參將沈有容帶領官兵將東沙島合圍,採取誘降策略將桃煙門等倭寇終於整隊投降,東沙之戰是明代東南平倭歷史上捕獲倭寇最多的一次,因此福建民眾以此為奇功,而沈有容的好友董應舉崇功勵勇,於崖腹刻石以紀事志功



(金門縣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由當時的金門「船王」黃俊於1766年所建,該建築於1988年11月11日公告為古蹟,黃俊,清嘉慶年間人,因經商致富而回鄉置宅,由於門樓前有橫額題「酉堂」,所以稱為酉堂別業,別業就是別墅,指在非市區的地方建造可住人的宅第



(澎湖縣天后宮)

1604年,該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官韋麻郎率兩艘船抵達澎湖,並派員往福建請求貿易,福建當局立即嚴禁人民出海接濟,並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蘭人撤退,韋麻郎見求通商無望,又缺乏補給,於是在當年底離開澎湖,1622年,東印度公司任命雷爾生為司令,再度前往澎湖,並在風櫃尾蛇頭山頂興建城堡作為基地,兩年後荷蘭人被明軍擊退,轉往台灣,在此期間荷蘭人繪有一幅澎湖港口圖,在今天后宮位置畫有「中國寺廟」,即媽祖宮




















標籤:
瀏覽次數:471    人氣指數:871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台灣山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著名地標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