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0556
 豆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Richard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未婚聯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張照堂攝影展
作者: 豆且 日期: 2013.11.02  天氣:  心情:
到北美館看張照堂展. 記得以前修過攝影課.

因為請同學去Little Italy 喝咖啡 吃蛋糕的時候,放在後車廂的行李包被竊,裡頭除了換洗衣物外,可惜還有一包香噴噴在 Flushing 買的十顆肉圓, 要命的是有一片學期末要交的3篇term paper 的disk. 雖然課都修完了,為了補寫 paper, 延後一個學期畢業,並且選修了“攝影”和“世界土風舞”兩門好玩的課.

攝影作業很多,老師有規定要控制快門的,光圈的,注重構圖的,movement 的,light and reflection 的,不同的主題(建築,人物..), 能在室內拍攝的,我絕不到戶外,因為生性害羞,要我揹著專業相機,好像自以為是攝影師或藝術家,在街上捕捉影像,我都怕吸引路人的目光,更遑論要我用鏡頭,對著陌生人喀擦喀擦… 老師稱讚我的人物表情一派生動且自然.當然囉,我都是躲在遠處用長鏡頭,在被攝者不知情的狀況下,偷拍的.

張照堂論及與其拍攝對象的關係時說:「在快門落下前,我注視着他們;快門落下後,他們開始注視著我。我們彼此互望,視線焦點連成一線。每一張臉孔並不是等待被觀看的,他們也看著你…」

讓我想起了美國紀實攝影師 Steve McCurryy在《國家地理雜誌》,以及南非女攝影師 Jodi Bieber 在《時代週刊》封面上,兩位阿富汗女孩的雙眸.雖然被割去鼻子和雙耳的阿富汗年輕女孩,清秀的臉孔中間出現的大洞,赫然一見頗讓人不安,甚至畏懼,但她以那雙具有穿透力的銳利眼睛,堅定的神情,面對註定的悲慘遭遇,忍受苦難的煎熬,展現出的頑強生命力,更令人動容與不捨. 而另一位阿富汗小女孩那雙純真清澈,讓人心碎的綠色瞳孔中所透露出,對未知的懵懂與無奈,彷彿隱含著不安,傷感,甚至驚恐,令觀者不免悲憐糾結,擔憂瘦小年幼如她是否能克服對戰爭的恐懼,茫然無助的她如何與巨大殘酷的命運搏鬥.兩雙令人難以忘懷的眼眸,正是對戰爭和暴行最有力的控訴.而我不敢也不忍直視這有故事的眼睛.所以我之於被攝對象是旁觀的,疏離的.

評論張照堂的作品,大多用疏離的,荒蕪的和荒謬等形容詞,是他年輕時探索現代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本質的反思和抗頡. 龔卓軍認為與其說張受西方文化思潮影響,毋寧說是他對當時台灣社會在現代性衝擊下,所產生的一種以被殖民者為主體的發聲吶喊. 因此,其實張的攝影若是可以理解成前衛的,疏離的,虛無的,那麼更可以理解成是他紀錄真實的庶民生活,反映大時代人們的心靈狀態. 所以張的作品不像荒木經惟那樣刻意地雕鑿生,死,情慾,也比森山大道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的形式,所傳達出的失意,絕望和抑鬱的獨特冷峻,多了溫度和同情.而其彷彿一種若即若離,若實若虛姿態的呈現,亦如阮慶岳所書寫的「…張照堂卻一直很冷靜也自持地避免陷入這困境,也能在服務現實及透視現實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平衡性,並繼續以他的內心呼喚作為前行依據。」


「攝影對我而言,並非旁觀,更不是單純為了製造一幅瑰麗的藝術品,而是透過切身經驗,發現世界的某些片段與自身生命間的某種關聯,進而尋求與那些片段事物在精神上的神遊邂逅。惟每每總在內省與向時代展現自我意志的夾縫間,我感受到無所適從的兩難困境。」---森山大道這段話深刻道出這時代藝術家的茫然和困境,但即使如此,堅持的藝術家永遠能不假思索地以熱情和夢想,誠實勇敢地呈現對自我,他人,環境的體驗和感動,並真誠地用其藝術擁抱生命.

張照堂超過半個世紀 (1959-2013) 的攝影作品,從年輕,中年到近期的呈現,我私下認為和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發展頗相似,年輕時都熱切於用奇特的造形 (崖邊無頭的裸背男子,1962) 和創新的手法 (羅生門,1950),展現個人獨特的語彙和創造力之外,更急於向世人宣告- 我有話要說!中期已經從年輕強烈的自我內心觀照,轉變成對街頭巷弄的庶民生活,社會脈動的關注和見證.他從不直接控訴社會的不公不義,也不熱衷於記錄社會的歡鬧喧囂,而是讓鏡頭來發聲,藉由捕捉來的影像,冷靜,客觀與自制地傳達其深刻濃郁的人文關懷.讓觀看者經由影像瞭解拍攝者和被拍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與環境.晚期作品則都不約而同地回應核災,戰爭,自然環境保護的議題.

「張照堂覺得,年長者的作品顯得沉著安定,但往往因為想得太多、講太多,反而顯得笨拙。」--- 坦白說,這就是我對黑澤明1990年作品《夢》的觀感. 然而,雖是長者的叨絮,卻也充滿寓意,發人深省.

詩人洛夫表示:「他(張照堂)的悲劇精神透過鏡片直接而犀利擊中了我們的內心,開始使我們戰慄,繼而使我們感動,最後使我們落入沈思的緘默。…他的作品中,哲學性更重於藝術性,或可說是種令人深思的藝術。」

在北美館的座談會中, 張照堂幽默的說,可能因為他的名字裡有「照」這個字,所以他成為一名攝影師.我的名字是不是應該改成「美金」,又「美麗」又「多金」.
標籤:
瀏覽次數:990    人氣指數:7770    累積鼓勵:33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Richard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未婚聯誼
 
住戶回應
 
時間:2013-11-04 01:00
他, 63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11-02 13:34
他, 60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