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熱紅酒成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紅包不能包1000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為什麼交往前後差很大?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3.01.18  天氣:  心情:
為什麼交往前後差很大?竟是它在搞鬼!
2023/01/16 聯合新聞網/ 臉譜出版


文/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Z. Lieberman)、麥可.隆(Michael E. Long)

多巴胺不太在乎你當下擁有什麼,只在乎你未來還能再拿多少。如果你住在橋下,多巴胺會叫你去搞一座帳篷;如果你住在帳篷裡,多巴胺會叫你去買棟房子;如果你住在全球最貴的豪宅,多巴胺會叫你去月亮上蓋城堡。大腦裡的多巴胺迴路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好」,也不在乎什麼叫「夠」,它唯一會做的事,就是讓剛遇見的全新未來在你眼中耀眼奪目,遮蔽你當下擁有的完美幸福。對多巴胺而言,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多巴胺是愛情火花的源泉,是天雷地火的爆點之一。但要在火花引爆之後維繫愛情,愛的本質就必須改變。因為之後的愛情不再來自單一的多巴胺,而是來自一整組化學交響樂;而且多巴胺其實並不是「快樂分子」,而是「期望分子」。要真正享受當下,要從未來進入現在,我們大腦就必須習慣多巴胺的離開,轉而跟血清素(serotonin)、催產素、腦內啡(endorphins,大腦自己分泌的嗎啡類物質),以及一系列的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大腦自己分泌的大麻類物質)好好相處。這些分子就是很多人可能都聽過的「當下分子」(Here and Now molecules, H&Ns),多巴胺讓期待變得刺激,而當下分子則讓我們享受手中擁有的體驗與快樂。其中一種內源性大麻素的名字anandamide甚至就來自梵語的「阿難陀」,意思是喜悅、極樂、欣喜。

照人類學家海倫.費雪的說法,初期的愛情,或者說激情,都只能維持十二至十八個月。在那之後能夠繼續相處的,都發展出了另一種「伴侶之愛」(companionate love)。這種愛情來自此時此刻的體驗,它背後的化學分子就是「當下分子」,這些分子讓我們因為跟相愛的人在一起,而感到幸福。

「伴侶之愛」不是人類的專利,那些終身相守的動物也有一樣的現象。這些動物的共同特徵,就是會共同築巢、共同防禦領地。牠們會彼此餵食、互相梳毛、共同育幼。最重要的是,這些動物一旦分開就會陷入焦慮,恨不得每秒都黏在一起。人類也是這樣,我們會照顧小孩、守護家園,而且會因為與另一半的生命緊密交織而深深滿足。


當愛情進入第二階段,「當下分子」就控制了局面,並且抑制了多巴胺。因為多巴胺會在我們的腦海中描繪一幅美好未來,讓我們奮不顧身地爭取。而要爭取未來,要開展一段新關係,勢必就得不滿於現況。但「當下分子」主導的「伴侶之愛」完全相反,至少它在伴侶關係上會讓我們深深滿足於當下的現況,拒絕任何改變。所以雖然多巴胺迴路和「當下分子」迴路可以同時運作,但其實經常彼此拮抗。「當下分子」迴路一旦啟動,我們就會想去體驗身邊的真實生活,抑制多巴胺的作用;反之,多巴胺迴路一旦啟動,我們就會想去探索未來,抑制當下分子的功能。

實驗結果也確實如此。科學家發現,熱戀者血液細胞中的血清素受器濃度比「健康」的人更低,表示血清素這種「當下分子」的力量正在減少。

要拒絕新伴侶,拒絕多巴胺的興奮與激情確實很難,但能夠做到這點才能成熟,也才能邁向長遠的幸福。這樣說吧,假設你是一個多巴胺主導的人,為了去羅馬度假,花了好幾週仔細安排行程,把你聽過的每個博物館與重要景點都列了上去。但當計畫實現了,終於親眼看到米開朗基羅的真跡,你卻無心欣賞,滿腦子只想著下一站要怎麼去事先訂好的餐廳。你知道眼前的東西是史上最美麗的藝術品,但你滿腦子多巴胺,只想著規畫與未來,看不到當下的現在。愛情也是一樣,最初的激情來自多巴胺,讓我們興奮、好奇、情人眼裡出西施、不斷設想彼此的未來;但在那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理想跟現實之間有巨大落差,然後進入伴侶之愛,把自己交給「當下分子」,平靜地享受身邊的各種體驗與心情。

來自多巴胺的浪漫愛情,就像一次緊張刺激的雲霄飛車,但它稍縱即逝,必須換成另外一群化學物質才能轉向伴侶之愛。多巴胺讓我們執著於追求,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則讓我們走入長期關係,女性體內較活躍的是催產素,男性則是血管加壓素。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用好幾種動物來研究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例如雌性草原田鼠(prairie vole)的腦中一旦注入催產素,就會和附近看到的任何雄鼠進入穩定的長期關係。雄性草原田鼠也是,一旦獲得大量分泌血管加壓素的基因,就會放下原本濫交的天性,只跟一隻雌鼠交配,無視身邊的其他雌鼠。看來血管加壓素就像某種「好老公激素」。多巴胺的功能則剛好相反,擁有大量分泌多巴胺基因的人,性伴侶人數最多,第一次性行為的年齡也最低。


書名:《欲望分子多巴胺:帶來墮落與貪婪、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
作者: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Z. Lieberman)、麥可.隆(Michael E. Long)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時間:2023年1月3日
由於大部分的長期伴侶,都已經從多巴胺式的激情轉為「當下分子」式的愛情,他們的做愛頻率較低。這還滿合理的,因為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會抑制睪固酮(testosterone)分泌。同樣地,睪固酮也會抑制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的分泌,也許就是因為這樣,血中睪固酮濃度本來就比較高的男性,通常更少結婚。此外,單身男性的睪固酮濃度高於已婚男性;而且男性的婚姻一旦開始動盪,血管加壓素的濃度就會下降,睪固酮濃度上升。

所以人類到底需不需要長期的伴侶關係?很多證據導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周旋在好幾位性伴侶之間的生活似乎很誘人,但大部分人最後還是會定下來。聯合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九○%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都在四十九歲之前結婚。即使沒有伴侶之愛,我們當然也能活下去;但大部分的人都會花費多年的時間精力,尋找一段能夠長相廝守的關係。而「當下分子」就是維繫感情的關鍵,它讓我們能夠好好享受眼前五感帶來的滿足,不再永無饜足地追求更多。

●本文摘自臉譜出版之新書《欲望分子多巴胺:帶來墮落與貪婪、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
標籤:
瀏覽次數:129    人氣指數:329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熱紅酒成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紅包不能包1000元?
 
給我們一個讚!